
阿里拿下大麥,騰訊隨后宣布投了快手。
剛剛過去的這個星期,兩個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向外界表達他們對文娛產業的熱情。
可能年輕的消費者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大部分的消費行為都在為這兩家公司的千億市值買單。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文化娛樂產業,正處于被騰訊和阿里跑馬圈地的時代。
業內普遍認為,由阿里和騰訊牽頭的互聯網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就爆發,電商、支付、出行、O2O等都是阿里騰訊的戰場。隨著兩家公司在文娛領域落子逐漸增多,阿里的大文娛逐漸浮出水面,而騰訊的泛娛樂也在大殺四方。
雖然目前兩家公司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擴張,幾乎可以預見同樣的領地之爭將會在文娛產業上演。兩家公司如果要PK的話,實力幾何?我們分別從游戲、音樂、文學、在線視頻這幾個重要的文娛陣地看看這兩家公司都做了什么。
游戲:當年愛答不理的阿里,如今高攀不起

(去年,騰訊剛剛收購了明星手游公司Supercell)
騰訊游戲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了,2003年 QQ游戲平臺的登場,翻開了騰訊游戲開始的篇章。十四年過去后,騰訊游戲業務已經成為公司業績的頂梁柱,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騰訊剛剛發布的財報顯示:2016年騰訊網絡游戲收入增長25% 至708.44億元。
國內唯一能與騰訊較量的網易也還有很大差距。至于其他游戲公司,愛范兒在這篇文章里曾經報道過他們的現狀,他們真的已經是“其他”游戲公司了。而阿里對游戲的態度就頗具戲劇性了。2008年,馬云曾公開表示:餓死也不做游戲。
馬云不喜歡游戲,但阿里卻從來沒有拒絕過游戲業務。支付寶成為游戲業主要的支付通道,淘寶更是國內游戲玩家最常使用的交易平臺。2014年 1月 18日,馬云食言,阿里集團公布“手游平臺戰略”。首次亮相,阿里渠道商的角色也正式走到臺前,一出手就打出了兩張大牌。第一張牌,挑戰游戲產業游戲運營商與平臺方1:9的分成比例,提出:開發者七,阿里二,剩下的一成捐獻。
隨后阿里公關部打出第二張牌,向媒體表示:我們對游戲市場壟斷的現狀表示遺憾,對騰訊游戲一家獨大,對游戲生態的破壞很不滿。一開始就把矛頭指向騰訊。
此后,阿里做游戲的節奏開始快了起來。
2014年 11月,阿里巴巴宣布,將手游業務交由移動事業群旗下的九游負責。
2015年 3月,九游宣布對阿里手游業務完成逐步整合。在游戲分發上,九游獲得淘寶、支付寶、神馬搜索等多個用戶過億的移動入口支持。
2016年 1月,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旗下的UC九游正式宣布,UC九游更名“阿里游戲”并將進行公司化運作。
前不久阿里游戲又有了最近的動態。3月 16日,阿里游戲宣布將全面進入游戲發行領域,2017年將以10億資金助力游戲IP生態發展,并與阿里文學、阿里影業、優酷實現IP聯動與開發。巧合的是,前兩年騰訊也公布了類似的計劃,提出了“泛娛樂”的概念。2016年 3月 騰訊互娛旗下騰訊動漫、閱文集團、騰訊影業以及騰訊游戲等發布了探索業務上共融共生的計劃。
阿里與騰訊在游戲的全面對壘正式開啟了。業內人評價:阿里首先要追上騰訊,再考慮戰勝騰訊。
音樂:得版權者得天下
在線音樂上的較量其實是版權的較量。
2014年末和2015年初,國內的在線音樂市場在經過十幾年的混沌之后,終于開始重視版權。在政府部門大力整頓網絡侵權盜版的主導下,互聯網音樂版權秩序日益好轉,大量未授權的音樂下架。
因此不少曾經盛行一時的在線音樂平臺或受限于資金、版權,或受限于用戶流量而步履維艱甚至面臨倒閉。
2015年,在線音樂行業進行了多次重組和整合。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被阿里收購,QQ音樂也憑著財大氣粗瘋狂拿下多個獨家版權;而酷狗、酷我與本來就是做音樂版權分發的海洋合并,也順利掌握了大部分的音樂版權。
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沒有持續多久。2016年 7月份,騰訊宣布與中國音樂集團(即海洋音樂集團的數字音樂業務)合作達成,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合并為新的音樂業務公司。合并后三個平臺的產品和品牌保持獨立,用戶原有的服務不變。
今年1 月份,騰訊又宣布旗下QQ音樂和中國音樂集團合并成立的新的音樂集團,已正式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簡稱TME),并順利完成了業務架構調整及集團人事任命。
在線音樂行業逐步變成了只屬于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戰場。
文學:競爭進入下半場
文學,是IP生產的最上游。這個不難理解,沒有唐七公子的小說,就不會有全網網點擊突破300億的《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沒有《花千骨》,就沒有霸榜App Store暢銷榜一百多天的現象級手游。
于是網絡文學也成為大公司們文化娛樂布局中的必爭環節??雌饋?,騰訊和阿里通控制文學平臺已經完成自身的IP儲備。騰訊在這一環節走在了前面——旗下閱文集團將啟動上市計劃。3月 22日,在騰訊2016年全年業績發布會上,總裁劉熾平明確表示:
閱文集團將從騰訊內部分拆上市,目標的上市地點為香港。
閱文集團的前身是騰訊文學,2013年成立,2015年騰訊文學收購盛大文學,整合成為閱文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平臺。
旗下包括QQ閱讀、起點中文網、瀟湘書院、紅袖添香等多個文學品牌。據公開信息,閱文集團擁有千萬部網絡文學作品以及約400萬名的網絡文學作家,運營渠道已超過10家。再加上QQ與微信的巨大流量,閱文集團在網絡文學的源頭占據不可匹敵的優勢資源,占據著80% 的市場份額。
同時百度在文學上也布局已久。2014年 11月百度文學正式成立,并發布了包括“縱橫中文網”、“91熊貓看書”、“百度書城”等子品牌在內的架構。
對于最晚入駐網絡文學的阿里來說,網絡文學市場的優勢資源已不可多得,但阿里文學作為阿里大文娛戰略的重要一環,也有豐富的資金以及渠道資源。目前,阿里文學平臺擁有書旗小說、淘寶閱讀、UC、神馬搜索等入口。
布局文學意在IP。而騰訊和阿里的下半場的比拼將聚焦在IP價值的開發上,如何與游戲、影視、電影等環節聯動產生價值,完成泛娛樂全產業鏈開發,才是強弱的評判標準。
在線視頻:BAT三分天下
中國網絡視頻行業大致興起于2005年,盜版影視、網友自制UGC內容構成了在線視頻網站的主要內容。土豆、優酷等成為國內一批視頻網站中的領頭羊。2008年以后國內網絡視頻版權意識興起,正版視頻的搶奪成為視頻網站的主要任務。此后的幾年,迫于版權價格的不斷提升,各大網站嘗試節目生產,涌現出一批自制劇。
在行業而發展的過程中,視頻行業的競爭者經歷過幾輪洗牌后,從最初的上百上千家到十余家。2012年優酷收購土豆,2015年合并后的優酷土豆又被阿里收購。2013年愛奇藝合并PPS,并不斷被百度增持至控股。再加上騰訊視頻,視頻行業的第一梯隊被BAT控制。
看起來是格局已定,但變數依然存在。各大視頻網站接下來還要靠三條相同路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畢竟樂視、搜狐等在線視頻玩家仍在虎視眈眈。
繼續發力自制內容;保持對優質內容和頂級IP的占有量;摸索發展廣告營銷、付費會員與更多的商業可能。
而阿里與騰訊的對抗就更加有看點了,他們在在線視頻上的競爭已經從土豆優酷跟騰訊視頻延伸到了各自投資標的上。非常巧合的,兩者都將“二次元”納入到各自的在線視頻版圖中。
阿里通過優酷土豆拿下了A 站,而騰訊投資了B 站。
A站(AcFun)成立于2007年,B站(bilibili)成立于2009年,兩者的出現都源于彈幕文化鼻祖:日本的N 站(niconico)。二者雖然在風格和運營策略上各有偏重,但都是服務二次元為主的彈幕網站,在用戶屬性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因此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騰訊跟阿里更顯得爭鋒相對。
結語
騰訊和阿里的大文娛布局有著自己的特點,騰訊最早是基于QQ用戶的需求提供他們想要的產品,后期通過投資,快速擴大自己的控制范圍。而阿里起步較晚,更多的是通過資本手段拿下一個個版塊,再將他們整合,以挖掘出各個板塊最大的商業價值。
騰訊和阿里通過在文娛產業的產品布局和投資,想要的都是更多的年輕用戶。
誰能搶到最多年輕人的時間,將成為巨頭之間決一勝負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