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曝出阿里巴巴與大潤發進行關于收購的密切談判.據悉,繼三江購物后,多個傳統零售企業都希望跟阿里聯姻,目前數十家傳統零售企業正在和天貓洽談并購.此外,也有消息稱,該談判傳聞與馬云"新零售"布局密切相關,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不予置評.《中國經營報》記者也向大潤發方面進行求證,不過該公關表示,目前并不清楚相關的事宜,對此不方便對外透露.
對此,零售行業專家丁利國表示,阿里巴巴控股大潤發的可能性很小,互相之間很可能是參股等形式.如果阿里與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6808.HK)合作屬實,是各取所需的結果.因為,大潤發目前同樣面臨股價下跌的局面,如何在資本市場上進行運作來拉升股價并對股東交代,成為其當前急需解決的的問題.
股價受到飛牛網拖累
據官網介紹,大潤發是由臺灣潤泰集團投資創辦,2011年與歐尚公司共同組成高鑫零售公司,并于2011年7月在香港公開上市.
資料顯示,高鑫零售目前旗下有大潤發超市、飛牛網以及歐尚品牌店,是近年來國內少數傳統零售中大部分時間保持正增長的企業之一,而大潤發也是極少數維持高頻開店而不是關店的傳統零售之一.
據凱度數據機構檢測顯示,截至2016年12月,高鑫零售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份額為7.8%,高于第二名華潤萬家的6.2%、第三名沃爾瑪的5%、是第四名家樂福的兩倍多.截至2016年年底,大潤發在中國全年新開門店31家,門店總數達到365家.
"從整體行業而言,大賣場當前業績不好,大潤發可以說是當中做得相對較好的.一方面其股東層非常穩定,管理團隊也穩定,發展至今它一共才經歷了兩個管理團隊,即創始人團隊以及現在董事長黃明端的團隊,該情況在國內來說非常少見;另外一方面,其賣場主要集中在華東區,就全國來講,華東區大賣場的銷售業績和坪效來說是比較好的."丁利國指出.
不過,傳統零售的業績增長并不能滿足高鑫零售的野心.2014年,大潤發高調推出電商平臺飛牛網,目前而言,飛牛網的發展卻并不如預期理想.有消息稱,去年上半年,飛牛網也試圖尋找外部融資,但最終無人接盤,由高鑫零售追加了10億元人民幣投資,用以維持飛牛網未來兩年的發展.
丁利國分析,"從高鑫零售的股價來看,自從2013年達到頂峰之后一路下滑,其實這和近年來在電商飛牛網的投入有很大關系,因為該電商出現很大面積的虧損,使得業績沒辦法保持原來的水平,導致它的股價一直下降."
同時,財報亦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高鑫零售全年實現營業額964.14億元,同比微升5%約48.21億元;凈利潤跌15.7%至24.43億元,同店銷售下降3.6%.
借資本運作拉升股價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咨詢機構人士認為,股價和業績的下跌,以及在馬云"新零售"概念的誘惑下,大潤發嘗試與阿里合作并不意外.事實上,在業內傳聞大潤發和阿里密談的這兩個多月里,其母公司高鑫零售的股價有了兩波拉升.
"黃明端的團隊再不采取什么舉動,可能就要面臨下課的危險.在飛牛網燒錢那么多的情況下,這時候找到阿里這么一個'大家'來捆綁,試圖押寶在資本市場上.這可能是黃明端的團隊打出的一張牌,起到對股東歐尚家族交代的作用."丁利國也有類似的看法.
同時,他還表示,"對于從阿里來講,它同樣面臨著如何對他的股東交代的問題,'新零售'或許是一大新亮點."
如果兩者達成合作,業內并不看好由此給大潤發帶來的股價和業績的提升."從股價上看,阿里入股三江購物時,三江股價有較大幅度的拉升,但是高鑫零售是港股,香港股市和A股不太一樣,主要是機構投資人在操作,會比較理智和理性一些."上述專家分析.
"從線上線下的融合一體看,是現在總體的發展趨勢,而在早些年,電商和實體零售之間是涇渭分明的."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黃文杰表示,不過這種合作從短時間而言,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
比如,永輝超市一位內部高管此前曾對《中國經營報》表示,永輝跟京東一年多來的合作,更多只是業務上以及戰略方面的交流,比如雙方對電商的理解,實操性的落地比較少,兩者在供應鏈的戰略協同效應并未體現.
類似的合作還包括京東和沃爾瑪,丁利國的說法是,它們也很難有協同效應,京東是控股電商,沃爾瑪是控股線下實體店的,雙方之間是不同的利益主體,很難達到平衡.O2O這個模式如果要成功必須全部直營,也就是說,至少線上線下平臺都要由一家公司來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和大潤發如果合作,阿里應該是不會控股大潤發的,控股一個零售企業不能沒有專業的管理經驗,如果采用原來的管理團隊,指揮的難度很大.兩者之間很可能是參股或者現金加股權,也有可能是股權交換,跟京東沃爾瑪的模式非常類似,所以從業績提升來講,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丁利國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