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2/02
微信小程序被黑貸利用
微信小程序自去年1月9日正式上線以來,為近9億微信用戶提供了不少便利。由于開通成本低,也不需要寫代碼,微信平臺上的用戶也多,一些非法現金貸經過偽裝后也以小程序的形式上線,繼續違規從事貸款業務。
“黑貸”轉戰小程序,有公司遭投訴千余次
近日,在微信小程序中輸入“貸款”搜索,隨即有數十個相關小程序出現在列表中,如個人無抵押貸款、黑戶新貸款、秒借貸款等,額度從200元到10萬元不等,都號稱“放款簡單、快速”。
對排列在前的30個關于貸款的小程序逐個排查發現,8個小程序所屬企業主體在工商登記信息中有小額貸款經營資質,其余小程序基本都屬于違規經營貸款業務。這些小程序分為幾類:
通過小程序引流至網貸APP。在一款名為“貸款借錢王”的小程序中,記者在填寫手機號和驗證碼后,被引導至手機應用商城下載了一款名為“貸上錢”的APP。用戶協議顯示,這款APP屬于上海騰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查詢,該公司的工商登記信息顯示的經營范圍明確規定: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
在“聚投訴”平臺上,針對該公司的投訴達1000多次,主要是“變相收取高利息”“暴力催收”等內容。
搭建類似“借貸超市”的小貸平臺。在一款名為“找貸款去哪兒”的微信小程序中,其服務類目標注為“圖書報刊/音像/影視/游戲/動漫”,但該小程序中匯聚了包括“校園貸”“工薪貸”“公積金”等多個網絡小貸。
多數撮合小貸的小程序法人主體,都以“巧立名目”的方式超范圍經營。
個人貸款橫行其中。在一款名為“貸款空放”的小程序中,有一個用于咨詢“貸款方案”的深圳手機號。撥通該號之后,提出要借款5000元一個月做周轉,對方遂開出月息20%的“砍頭貸”條件:即借款5000元,實際到手為4000出頭,一個月后需支付本息6000元。
這些明確違規的現金貸小程序和合規網貸公司的小程序混雜在一起,用戶很難分辨究竟哪個才是合法的。
非法現金貸如何上線小程序?
據了解,騰訊對于小程序上線制訂了具體的規則,包括“個人類小程序每自然年擁有2次改名機會,非個人類小程序需通過微信認證方式修改”“小程序頭像和介紹一個月可修改5次”“服務范圍一個月可修改1次”“特殊行業需提示特殊資質”等內容。
一些借貸小程序多以個人名義申請開通,服務類目包含綜合生活服務、公關、推廣、市場調查、家政服務等。
有專家建議,微信小程序應為使用者提供更為便捷的“一鍵投訴”和高效的“投訴反饋”機制。微信方面表示,歡迎提供更多的線索,舉報違規小程序,并希望與開發者、用戶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小程序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