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電商商家提供數據服務的開發者和運營商正經歷著巨頭企業對數據安全性越發警惕所帶來的變化。這些變化來自于淘寶開放平臺近期的一則公告:“為營造安全、規范、有序的開發環境,保障消費者數據的安全性,開放平臺將于2017年6月1日起針對開發者未合規存儲、處理和轉移用戶數據的行為進行排查,一經發現,將根據《開放平臺&聚石塔安全違規行為及處罰規范》進行處理?!?/p>
阿里巴巴這則關于數據存儲、處理和轉移的要求,在加強“安防”之余,也讓數據服務商感受到了壓力。比如,“必須把客戶數據全部移交到淘寶數據開放平臺?”“非淘寶系的數據怎么辦?”“萬一淘寶不給合作方開放數據接口呢?”
當數據資產的比拼逐漸取代傳統商業層面的競爭,數據安全也成為未來商業從業者的心病,大公司正試圖明確自己在數據資產領域的絕對地位,并為了確保地位不被安全漏洞破壞而編織起新的藩籬。
此前火爆一時的順豐菜鳥大戰中,利益雙方均指責對方有覬覦非主體范圍內數據之嫌,盡管雙方協約至今尚未明晰,但不可否認,沒有一家公司熱衷于向另一家公司開放自有數據。物流是如此,電商交易也是一樣。
淘寶數據必須部署在阿里云?

淘寶開放平臺公告詳情截圖
據悉,淘寶開放平臺在5月18日發出的“安全違規行為排查公告”中,涉及數據“儲存”和“轉移”的三條違規情況分別是:
① 開發者通過App key或相關權限獲取淘寶平臺用戶的數據未存儲在RDS中,同時涉及到淘寶平臺用戶數據的業務處理邏輯未部署在聚石塔內的ECS上;
② 開發者通過App key或相關權限獲取淘寶平臺用戶隱私數據時,未通過奇門或聚石塔通信等官方產品的接口與塔外系統進行數據交互;
③ 開發者通過App key或相關權限獲取淘寶平臺用戶非隱私數據時,未通過開放平臺SPI體系已發布的接口與塔外系統進行交互,擅自通過其外部系統的接口將聚石塔內數據輸出到聚石塔外的系統里。
經多位開發者描述,這些條款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阿里聚石塔數據的取用。通俗的解釋,即①開發者從聚石塔中獲取的淘寶用戶數據,必須儲存在阿里云數據庫中。②數據處理邏輯要部署在阿里云的云主機中;③開發者必須通過官方接口對聚石塔中的數據進行調取和輸出。
如果未能及時響應,開發者將被按照違規處理,結果就是不能實時取用數據、提取數據被模糊化、罰款、停用所有API接口等。
“安全”還是“壟斷”?
據悉,聚石塔是阿里云旗下的SaaS應用,為商家和服務商提供IT基礎設施和數據云服務,主要產品就是規范中被多次提及的云主機(ECS)和云數據庫(RDS)。
對于服務淘寶商家的服務商而言,使用聚石塔調取淘寶數據幾乎是必須選擇,只是以往,數據的調取和儲存不是“捆綁”的。如今,淘寶開放平臺“不儲存就違規”的限定,讓部分服務商有些措手不及。
挑戰首先來自一些第三方云技術服務公司。這些公司明確表示,阿里巴巴的新規實施后,其電商客戶有很大可能遷出,轉移至阿里云?!鞍雅c淘寶相關業務數據都放置到阿里云,所謂的‘開放’去哪兒了,數據服務的使用權不應當是‘壟斷’的?!?/p>
相比競爭對手的情緒使然,阿里巴巴的公告內容并無不妥。億邦動力網了解到,ECS的主要作用是數據運算處理,雖然兼具儲存功能,但其對數據的監控成本遠高于RDS。站在安全角度,阿里要求聚石塔開發者將數據儲存到RDS存在合理性。
然而,另一種來自開發者和電商商家的擔憂則更為敏感。第三方服務器中運行的非淘系訂單數據,都放到聚石塔中,如何確保這些數據不被平臺讀取?
盡管商家所強調的非淘系數據,在阿里巴巴的公告中并未提及,但一位行業高管則揭示了隱藏在公告之外的傾向:阿里有機會獲取并讀取非淘系數據,因為開發者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分離系統中的淘系和非淘系數據,基本會全盤儲存(在阿里云)。
“技術上可以實現數據的分離,讓淘系數據入(聚石)塔,其余數據另外儲存。但這需要在聚石塔之外另租服務器,不僅會增加操作的復雜性,成本也會大大增加??蛻簦ㄉ碳遥┟鎸毫Γ讌f入塔會成為默認選項,也意味著他的非淘系電商數據,已經在阿里云?!?/p>
一位深度合作聚石塔的服務商坦言,“妥協”存在另一方面的風險,即非淘系電商平臺的施壓,“如果非淘系平臺要求數據存儲在他們的云服務中,開發者就會被擠在夾縫中,面臨二選一?!?/p>
此外,對于公告中數據交互必須通過聚石塔官方接口的要求,上述服務商也顯得憂心忡忡:“之前只需要開發者來對接聚石塔,之后再和其它系統自主對接就好?,F在只有聚石塔給其它系統開放接口,我們才能合作。如果突然決定中斷接口呢?”順豐和菜鳥的數據之爭讓他感到心有余悸。
但也有CRM服務商認為,淘寶開放平臺的三條規則“沒毛病”?!斑@是對那些靠非法和投機手段獲取數據的軟件開發者的正式警告。正規手段獲取數據的服務商不會有任何影響。而不具有合法性的業務本身就很難維持,投機手段被規范也是遲早的事兒?!?/p>
對此,阿里云方面表示,阿里云為客戶提供計算工具,客戶如何使用這個工具,阿里云不會干涉?!翱赡芡饨鐣φ`云服務中數據的歸屬,可以明確承諾的是,阿里云不碰客戶的數據?!?/p>
億邦動力網也就相關質疑聯系了淘寶方面,目前尚未得到明確回復。
數據主權到底歸誰?
無論是此前順豐菜鳥的物流數據之爭,抑或這次訂單數據云存儲規范化所引發的疑慮,總會讓陰謀論者趁機妄加揣測阿里巴巴是個“野心家”,但另一方面,更多雄辯和雜音的交相呼應,也為“數據主權”撕開了一個口子。
據IDC公有云服務追蹤研究預計,2018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將達到20億美元,企業業務、設備、服務數據化后,讓數據流通起來成為云計算行業爆發的關鍵點,這顯然需要連接眾多企業的互聯網巨頭來完成。
馬云積極倡導未來即將邁向數據資產時代,而經歷電商洗禮的傳統商業正在面對山呼海嘯般的數據狂潮。馬化騰也曾表示,“云化程度,是該行業數字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碑斠磺袠I務在線化、數字化之后,大數據、云計算將成為橫亙在所有商業面前的最后一道關卡。
然而,即便“數據泄露”事件頻頻發生,數據安全亟待解決,擁有強大運算能力的互聯網巨頭,也往往只被當做不得不靠攏、卻難以完全信任的對象。
一位ERP企業創始人指出,像阿里、騰訊、谷歌、Facebook、亞馬遜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其實都具備制定商業數據交換標準的能力,甚至影響整個行業的數據交互?!凹傧胨衅髽I與阿里交互數據時都需要走阿里的官方接口,用阿里云把控數據儲存,用奇門統一的交換,這就是一個商業數據江湖。”
討論數據主權的意義在于,在這樣一個商業數據江湖里,如何才能確保制定游戲規則的一方是中立和可信賴的。當巨型互聯網公司倚借先進的技術能力一路高歌猛進,又用什么方法來約束其在數據方面的應用,而不一定非要極端地用商業道德來審視和衡量。
阿里云曾在2015年提出倡議:“運行在云計算平臺上的開發者、公司、政府、社會機構的數據,所有權絕對屬于客戶;云計算平臺不得將這些數據移作它用。平臺方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客戶保障其數據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边@份倡議被視為中國云計算服務商首次定義行業標準,界定了用戶普遍關注的數據安全問題。彼時,來自英特爾、浪潮、用友、新奧特等企業的多位行業人士做出了響應,而這正是巨頭在行業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據了解,阿里云是阿里巴巴增值最快的業務單元之一,2017財年中營收規模已經達到66.63億元人民幣。已經在全球躋身云服務商前三位,在國內公有云市場的占有率超過50%,承擔著國內37%網站業務的阿里云,其每一步商業數據交互規范化的進程都將對云服務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只是,諸如阿里巴巴這樣的大樹,在完成人類使命的過程中,難免修枝剪葉。“數據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未來任何新技術的燃料,決定著產業話語權,所以巨頭才會采用‘壟斷’的辦法。即便今天不能完全發揮大數據價值,但也要守著金礦,不許別人來挖。這種戰略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無可厚非,但也體現出了云服務‘中立’的重要性。” 一位云服務產品高管表示。
上述人士強調,云服務行業的良性競爭需要多元和開放?!霸品盏暮诵膬瀯菔羌夹g,不能讓商家面對太多的限制,再大的商業帝國一旦不具備開放性也只是一個封閉系統。”他強調,封閉只會加強依賴,讓行業中開發者的自主性越來越少,合作成本越來越高。
好在,百度云、騰訊云、亞馬遜AWS、微軟Azure、美團云等巨頭企業的云服務,以及青云、UCloud等創新平臺的涌現,正讓云服務競爭變得更加多元和激烈。
HCR報告分析認為,雖然國內云服務市場格局初現,但還存在很大的釋放空間,需求的差異化將為更多中小服務商提供生存空間,行業解決方案將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如樂視的視頻云、京東的電商云等。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中小企業剛剛面臨信息化,即將成為云服務的巨大目標群;而企業服務不會一家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能夠幫助用戶解決生產經營痛點的服務,都是云服務廠商的巨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