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阿里云棲大會,馬云發布了“新零售”、“新物流”等五新戰略,第一次讓大家對新物流進行了探討和探索。大半年過去了,新物流出現了哪些變化呢?

新零售物流的概念出來后,隨著物流行業的越發壯大,傳統物流與快遞的間距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人更分不清快遞和物流的區別了,很多對快遞和物流有需求的客戶更不清楚該選擇哪個了。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傳統物流與快遞的關系。
大物流,小快遞,很好區分。
快遞業務主要為個人服務,物流一般為企業服務。比如網上購物或者郵文件,我們一般都是用的快遞運送,而如果是一個企業,一次性要運送大批的貨物或者大件貨物,這時就需要用物流了。
相比較而言,快遞費用較貴些,物流費用較便宜些。這是由兩種不同的服務內容和計量方式決定的。物流按照體積和重量收費,快遞則按照重量計費,所以如果運送一箱子礦泉水用快遞的話,很明顯僅快遞費用就跟成本差不多了。
快遞一般是送貨上門,而物流一般不直接將貨物送上門,他們一般是將貨物運送到目的地地區后,然后由客戶自提。
一般而言,快遞運貨的時間較快些,物流運送的貨物較慢些。因為快遞是全國聯網的,只要收到貨物后即會安照既定的流程發送,而物流一般需要等到貨物達到一定的量后才開始運送,但也不排除只裝一點小貨就走!
每個用快遞運送的貨品都是有快遞單號的,可以按照單號在網上查詢物品目前的運送狀態,而物流是沒有快遞單號的,但現在很多物流公司都有貨車的實時定位,則和快遞單號也沒什么大的區別!
大的快遞公司在全國有很多的服務網點,每個省、每個市、每個縣、甚至每個鄉都有自己的公司網點,而物流公司則沒有這么多網點,它們一般僅在比較大的地區設點,然后到小地方則選擇用中轉,這樣費用比快遞要高出很多。
總之,對于選擇快遞還是物流,根據以上幾點,相信應該會有一個大致的決定的方向。接下來就是選擇合適的快遞公司和物流公司了!
新零售下的電商物流,聽馬云的?
在新零售的大趨勢下,電商物流不再是只關注商品的進銷存、庫房安全、庫房設備選擇、和出與交付跟蹤,這是管理式物流,新物流將越來越偏向于———運營式物流。
馬云今年說,“我告訴大家,1天十億只包裹,不會超過八年,估計在六七年左右就能實現。”而這需要考究物流公司的組織、人才、技術、眼光格局等各方面,“我還沒有看到準備好的公司。”
馬云認為:“物流公司的本質不僅僅是誰比誰做得更快,是真正消滅庫存,讓庫存管理得更好,讓企業庫存降到零”。物流業在與電商的配合之下,改變了以往制造企業的營銷和制造方式,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物流將深度滲入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環節,達到“物流介入工廠”,完成供應鏈的深度優化。通過大數據支持分析產品歷史數據、活動規劃、季節因素、購買因素等綜合指標,系統計算銷售規劃,按需定制與個性化消費迅速發展,對企業的生產計劃及供應鏈管理進行數據支撐,進而指導備貨管理,消滅庫存,此時物流配送的含義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中間環節被壓縮,中間的商品滯留會縮短,不會出現3-5個月倉儲不動的情況,倉儲成為更類似于中轉、流轉的系統,貨永遠在路上,這是未來數字驅動供應鏈模式重大的變化。
零庫存理論下,通過大數據實現數字驅動運營,不再需要全程盯著管理流程,而是全方位滲入到各個環節,供應鏈也好,倉儲也好,營銷制造也好,全部是在運營體系之內,就像馬云說的那樣,“到2020,包裹量從300多億到千億,看上去不可逾越,但如果大家更多利用大數據,互相協同,輕松能做到?!?/p>
這樣看來,不論是物流還是快遞,未來還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吶。
新零售下,物流出現了新玩法?
當快遞企業還深陷同質化競爭的泥潭時,新的“跑腿”大軍已經悄然崛起。閃送、人人快遞、UU跑腿……一批同城跑腿平臺開始瓜分同城快遞市場,同時,多樣化、細分化的代買代送服務,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在手機上“花錢買時間”,獲得一對一的專送服務。這可不是原先的那個同城配送哦,簡直就是專門的跑腿伙計服務,完全的私人訂制。

在各大跑腿平臺上,用戶可寄送的物品頗為廣泛,不過,由于多數跑腿員騎電動車送件,寄送一些大件或貴重的物品仍受限制。
相比傳統快遞,同城跑腿平臺的野心可不只是物品的寄送,多數同城跑腿平臺還提供代買東西、代排隊等各種代買代辦服務。付12元的跑腿費買價值3元錢的饅頭,付36元的跑腿費買2個北冰洋袋兒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花高價為時間買單。
隨著新零售的出現,人們對物流效率越來越重視。而傳統快遞的金字塔結構,使得快遞必須經過攬收、統一分揀、末端配送等各種環節,即使寄、收件人在同一片街區,也需要運到五環外的分撥中心,再折騰一番寄回市區。因此,許多創業公司瞄準了快遞“高端”需求,搶灘同城配送市場。
今年以來,美團、百度等外賣平臺也開始發力同城跑腿業務。在美團外賣上可以看到,每個代買訂單的代買內容和所用時間都會在平臺上顯示,一盒米飯、雙氧水、黑色絲襪、香煙……消費者通過平臺代購的東西五花八門,甚至有用戶直接留言“到店請聯系我”,并提出細致化的需求。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全年同城快遞業務量完成74.1億件,同比增長37.2%,成為整個快遞行業增速最快的領域。據預測,未來五年同城快遞業務將可能保持40%的增速。
進入同城物流市場的同城跑腿平臺受到了資本的青睞。閃送在今年2月完成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后,上周又完成了1億美元的C+輪融資。繼今年1月完成96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后,UU跑腿近日宣布獲得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去年以來,人人快遞、點我達、達達、快服務等同城跑腿平臺都獲得了不小數額的融資。
不過,和傳統快遞曾經遇到的問題一樣,這個行業還遠遠沒有規范到“正規軍”的地步。
不同于傳統快遞員,同城跑腿平臺中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多為眾包快遞員,一旦物品在配送過程中被損毀、送貨時間延遲等問題發生,多數跑腿服務平臺并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和快遞公司相同的保障。
一些平臺在提供跑腿服務時便撇清了自己的責任。百度外賣在《幫送幫取用戶協議》中明確表示,“本平臺作為交易信息平臺,無法控制每個配送訂單所涉及的物品的質量、安全或合法性,以及配送交易的真實性或準確性?!卑俣韧赓u指出,對于不可倒置、怕震、精密、易碎等對跑腿有非凡要求的物品,用戶應在下單前特殊備注并采取防止損害的包裝措施,并標出適當、明顯的標記。
然而,許多消費者在下單前,并不會閱讀《幫送幫取用戶協議》,一旦配送的物品發生了損毀或不能按時寄出,消費者將面臨投訴無門的情況。
跑腿服務如何實現標準化運營和規范化發展,關系到未來新零售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我們期待在這個“跑腿”行業出現一些領軍企業,這些企業要搭建基礎的行業標準體系,一起來定好準入的門檻,價格的標準、時效的標準、安全的標準和服務的標準;同時要能夠提供全鏈條的解決方案;另外還能夠對不同行業提供一些定制化的服務,使這個行業真正成為有溫度的物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