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當馬云不厭其煩將電子商務的概念向世人呈現時,人們似乎對電商這個新生兒保持著觀望態度,甚至還有些抵觸。
后來,我們滑動手機屏幕,讓心儀的商品從虛擬購物車拿到手中時,電商的神奇與便利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于是,人們瘋狂地將一切放到線上,并將其奉若神明。
“這款表在網店買很便宜,會不會是假貨……?”“真糟心,網購的那件衣服與網頁上相差太大了吧,感覺被坑了。”“聽說,電商要征稅了,那以后買東西又得多花錢了?!毖巯拢娚逃衷谌藗儫o休止地抱怨中,逐漸走下神壇……

紅利盡失革新態勢山雨欲來
在經歷了觀望、寵溺、倦怠幾個階段之后,對于電商似乎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耙簿湍切├弦惶椎臇|西翻來覆去玩,沒有什么新鮮感了?!庇行╇娚逃脩羧缡钦f。
馬云則說,純電商時代過去了,未來十年是新零售的時代。那么,純電商真的要死了?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消失了,“靠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已經沒有可能再出現獨角獸了,因為市場已經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
在李彥宏看來,一方面來,網民增長和網購用戶增長正在逐步趨緩。另一方面,電商以價格戰為噱頭的野蠻生長模式,也早已成為過去時。
長久以來,互聯網的命脈被掐在流量手里。以各種形態占據著流量入口的巨頭們,似乎可以通過任何一種方式將流量變現。
誠然,電商的出現,縮短了空間、時間的限制,甚至讓人們形成了“網上東西多、東西好、東西便宜”的直觀感受。
可是,我們往往又忽略了一個現實,即幾乎所有人都是線下的店商用戶。阿里巴巴旗下生活服務平臺口碑曾用數據佐證,線下流量是線上的20倍。
老謀深算紛至沓來布局線下
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增速正在急速放緩,到2017年,網購規模的增速將跌至25.4%,2018年更是只有20.4%。
當各大互聯網企業遭遇流量瓶頸,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再拉攏大量新增用戶時,從線上走向線下,成為一種新的選擇。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未來線上線下必須結合起來。
于是我們看到,2015年8月10日,馬云代表阿里巴巴,緊緊地握住了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的手,宣告了雙方的戰略合作。
顯然,蘇寧深耕線下,長期積累的線下門店、物流配送、加盟服務商及服務站資源,都與馬云的戰略思路不謀而合。
如果說阿里尋求與蘇寧的合作,是一種合縱連橫。那么,蘇寧近年來的一系列舉動,堪稱苦練內功。
自2016年6月收購國際米蘭之后,標志著蘇寧正式形成了以零售、地產、金融、文創、投資和體育為龍頭的六大產業。作為行業內唯一擁有完善O2O平臺,蘇寧持續擴大在實體零售領域的優勢,布局未來,強化用戶體驗。
今年年初,蘇寧云商副總裁田睿表示,在全國范圍會再開100家云店,聚焦更精細運營,同時將蘇寧生活廣場作為三四線城市發展的另一種核心商業業態,和蘇寧易購云店、蘇寧廣場成為線下門店業態的“三駕馬車”。
田睿認為,“大店”作為商品的體驗中心,就是要拋棄常規實體店的模式,把門店做大,讓店面內容更加豐富,營造更多符合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消費場景。而實體店插上了互聯網翅膀之后,體驗、便利度將大大提升。
在阿里、蘇寧之后,一直囿于線上增長放緩困惑的京東,也宣布大肆進軍線下,并發言稱要開100萬家店。盡管外界對此有頗多質疑,但緊隨阿蘇合作布局線下的京東,在拓展未來發展空間上,確實沒有比這更好的路徑。
三足鼎立未來之戰孕育新生
除了紛紛出手布局線下,各大電商也都沒閑著,一輪接一輪的唇槍舌劍,火藥味十足。
劉強東公開聲稱,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終究會超過阿里。馬云則風輕云淡地表示,阿里巴巴要做的就是培養更多的京東,并且讓這樣的公司掙錢。
劉強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竟然在老家發現有蘇寧和國美門店的身影,這是京東的恥辱。
此番言論也是遭到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的反嗆。零售老兵侯恩龍以蘇寧優異的線下門店及服務優勢,直指京東短板所在。
正所謂,唯有求變才能獲得新生。論戰背后,不難看出各大電商在爭奪輿論制高點的雄心勃勃。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相比起電商斗法帶來的熱鬧,他們更在意商品的性價比、體驗感,甚至是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度。
所以說,阿里、京東、蘇寧三家電商一系列舉動,說到底其實是零售模式之爭,更確切說是服務模式之爭。
當下,無論是馬云的“新零售”,還是張近東的“智慧零售”,已經成為業內公認的未來零售發展模式。
全新的商業模式孕育新生,舊的模式也終將走向死亡。所以,純電商一定會死,也必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