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是阿里巴巴一年一度的「阿里日」,而資本市場也送來了一份大禮,阿里巴巴當天的股價創了新高,首次站上了市值3000億美元大關。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這是市場給阿里巴巴的一份特殊禮物,更離不開所有阿里家人們的奉獻和付出?!?/p>
阿里巴巴市值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自2017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持續走高,上漲已逾27%。在這背后是其在核心電商、云計算和大數據,諸多創新業務領域,以及全球化多點開花的結果。通過近十年的持續布局,阿里初步構筑起完整的生態體系。如今的阿里巴巴初步具備了向整個商業社會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并以之升級整體商業形態的能力。
巧合的是,在不久前騰訊的市值也剛剛突破3000億美元,但與騰訊不同的是,阿里則把自己的未來定位為以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力和互聯網商業構筑基礎設施、并升級成為全球互聯網商業形態的純粹的互聯網公司。
通過近十年的持續布局,阿里初步構筑起完整的生態體系。雖然現在電商仍是阿里營收的大頭,但其中最受投資人關注的是云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創新項目已被明確為「新三大引擎」?!陡2妓埂吩u論稱,阿里巴巴在云計算和電子商務領域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在數字娛樂、生活服務等領域的投資提升,是其受到全球投資者熱捧的重要原因。
在張勇看來,「發展到今天,阿里巴巴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經濟體,一個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有相當影響力的經濟體?!故聦嵣弦泊_實如此,阿里巴巴如今已將未來的目標著眼于全球市場,按照馬云的提法,「為一千萬家企業提供生存、成長和發展的平臺,為全世界創造一億就業機會,為全世界二十億消費者服務」。
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市值站上3000億美元大關,偶然之中有著必然。阿里巴巴的成功有著阿里人自身的努力因素,這是一種強大的內因,包括戰略的布局、企業文化的構建等,也對接了新經濟發展的趨勢,做到了最好也是最緊密的對接,也才有了短期內的強勁增長,并成為讓全球為之側目的世界巨頭。
而核心電商之外的三大板塊,恰好體現了馬云對阿里業務「履帶式前進」的規劃,即旗下業務輪流領跑,按照計劃:2017 ~2019年,當下已成600億美元估值的超級獨角獸螞蟻金服領跑;2019 ~2021年則阿里云接棒;2021年~2024年,菜鳥將挑頭。
如同接力運動員一樣,阿里系業務將逐一輪流接棒。太平洋皇冠證券分析師Hans Chung在研究報告中認為,如果把阿里巴巴分解成幾個部分再加總起來,它的股票值134美元??梢灶A見的是,基于核心電商之外的戰略布局,阿里巴巴的市值還將再創輝煌。
蓄勢待發,阿里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
馬云曾說,在互聯網帶來的革命中,剛剛過去的20年完成了技術公司的角逐,大型互聯網公司基本成型,現在的關鍵在于后30年,如何把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這其中孕育著巨大的機會同時也面臨巨大挑戰。
1、用新零售取代純電商
在中國,消費者數字程度化高,網絡購物的消費者增長速度也遠高于其他國家,但與此同時,中國實體零售仍處于追趕式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均零售設施面基遠不及發達國家,地區發展嚴重不均衡。而想要彌補這樣的差距,需要的就是線上電商和線下實體的結合。
未來純電商的日子很餓很可能會越來越難過,純線下零售的日子也會越來越難過。如今許多昂貴的線下大賣場和購物中心的顧客和利潤正在流失到線上零售店,而線上的很多本土品牌也只能存在于網上,想要實現增長,就必須將他們的觸角伸到線下。所以只有把線上線下結合,再加上物流、大數據等等,結合在一起才能有好日子過。
如今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實體,平臺銷售總額超越沃爾瑪,全年突破3萬億。通過阿里平臺,千萬商家實現了相當于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2016年的云溪大會上馬云則正式對外提出了「五新戰略」,在他看來,純電商時代很快將過去,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將會誕生新零售。
事實上,新零售其實是阿里巴巴向全球的消費品和零售行業發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彈。從過去連續幾年分別在銀泰百貨、蘇寧家電和三江超市的資本布局,到最近1年緊鑼密鼓推出的零售通、上海金橋盒馬鮮生、成都素型生活集合店等擁抱實體店的多條路徑探索來看,阿里巴巴已經吹響了新零售的沖鋒號。
2、大數據引領技術變革
馬云曾說,「以前我們的技術是跟著業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我們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制,成立新技術研發體系,聚焦到幾個核心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的目標是為了解決10年20年后的困難?!?/p>
今年3月,馬云動員兩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宣布,啟動「NASA」計劃。該計劃將面向機器學習、芯片、IoT、操作系統、生物識別等核心技術,組建全新團隊、建立嶄新機制,全力以赴。為解決10年、20年后的困難儲備核心科技。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馬云7年前的一場對技術的沖動:創辦阿里云。而「NASA」的啟動,則意味著馬云正式將阿里云這張技術王牌從幕后推至臺前。
如今的阿里云已打破美國壟斷,殺入世界云計算前三。而阿里稱自己為中國唯一一家大數據公司的底氣,不僅來源于阿里云的提前布局,更來源于得天獨厚的數據來源和優勢。現在的阿里巴巴,不僅擁有超過4億買家的購買行為、興趣及支付數據,同時又有數千萬賣家的經營、財務數據,同時還擁有娛樂、金融支付、物流、倉儲等等不同的數據,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數據公司。
有了大數據、云計算的支撐,又有了被寫入政府報告的人工智能。阿里云在去年還推出了人工智能ET,并在城市治理、交通調度、工業制造、健康醫療、司法等領域已經開始落地應用。其中最為矚目的是在2016年公布的杭州城市大腦計劃,城市大腦的內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Bug。
「如同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一樣,前20年技術革新,后30年應用革命。未來的30年,數據作為新能源,計算作為新技術,會先后引發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的變革?!箤Π⒗飦碚f,技術變革或許也是其未來30年的歷史。
3、力推全球化消費市場
當然馬云的愿景絕不僅僅只是改變中國市場,作為最具國際視野的互聯網大佬,馬云所建立的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就是一家國際化公司。
阿里云只是阿里巴巴技術出海的一個縮影,在俄羅斯、西班牙、巴西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品牌正逐漸成為當地消費者最喜歡的電商平臺品牌。今年4月10日,在成立7年之際,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迎來了自己的第1億個海外買家。
與此同時,支付寶已開始全面支持“全球收全球付”,目前,服務覆蓋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不僅中國消費者可向海外商家支付,境外消費者也能向中國、甚至海外的商家付款,并且支持美元、歐元等18種貨幣的結算。物流方面,菜鳥的跨境電商物流合作伙伴達到50多家,物流能力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遍布全球的110個跨境倉庫。
2015年1月馬云在瑞士的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了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的概念,按照他的設想,阿里要通過創建eWTP,再服務1000萬中小企業和20億消費者,讓占比80%的小企業進入全球市場并讓消費者受益。
eWTP無疑正在加速全球化的步伐,馬云曾講過一個形象的例子:如果一個菲律賓的芒果農民想把芒果賣到全球,他只能把芒果賣給批發商。但有了跨境電商,一個中國或者德國的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電腦和手機下單。同理,對于非洲一個手工編織籃的工匠也是如此。
很顯然馬云的目標絕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的國際化,而是希望將eWTP打造成一個中小企業能夠參與全球貿易的平臺,改變當下大企業壟斷和控制的格局。從而讓中小企業能夠走向全球貿易的前臺,扮演全球貿易的主角。這對改變很多貧窮地區無疑將會有巨大的幫助。這會是馬云和阿里巴巴未來最重要的使命。
原文鏈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146776.html